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蕴藏机遇

2008-12-11来源:佛山市信息协会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渐向全球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也受到较明显的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如何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危机中蕴藏着的发展机遇?在12月5日举行的“2008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司长周子学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郭建兵对此发表了精彩观点。

      2007年3月13日,次贷危机正式爆发。近期,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和美国国际集团,五大投行发生巨变,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倒闭,美联银行出现危机,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欧洲甚至全球蔓延。危机扩大,国际大型IT企业不断传出裁员消息,各大IT企业纷纷降低销售和利润预期,市场疲软信号显露无遗。

      全球衰退阴霾笼罩,中国IT产业能否独善其身?本文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和我国经济特点,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危机的一些思考。
 
      我国信息产业进入缓和增长期
 
      全球经济发展对中国电子制造业发展影响显著
 
      通过对1995年-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出口额与国内外GDP、投资等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电子制造业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非常明显。特别是制造业销售收入水平与世界GDP的可决系数达到0.986,高于对高收入国家的0.974,表明我国电子制造业与全球的经济发展关系紧密。
 
      我国电子制造业将进入缓慢增长期
 
      1987年-2007年,我国的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从411亿元增长到50166亿元,年均增长25.7%,翻了近7番,而其增长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目前处于增速下降期。未来变化趋势如何?

      逻辑斯蒂(LOGIST)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表明:如果不出现特别的情况(如新技术的突破、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未来几年我国的电子制造业将进入缓和增长期,甚至可能在个别时期出现弱负增长。
 
      全球市场需求趋于平稳将导致我国IT产业增速趋缓
 
      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以技术驱动为主,多领域的技术突破推动了全球IT产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转变为市场驱动为主。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受技术驱动影响不显著,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通过多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突飞猛进。时至今日,这种快速增长将因全球市场容量的限制而改变。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和分析,我国IT制造业产值已居世界首位,未来全球IT市场的需求增长将趋于缓和,特别是对硬件产品的需求总量将保持稳定。

      从世界工业发展的历史看,特定产业在一国的发展都会因成本、资源、市场容量、他国的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遇到增长瓶颈。远至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近如日本的汽车工业,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增长。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一种典型的“游牧”产业,成本因素将快速驱动产业转移,加上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必然导致我国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减慢,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前面我们用数量模型分析的结论。
 
      信息服务业(含软件)和新兴电子产品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除制造业外,我国信息产业的其他行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以软件行业为例,2000年-2007年我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从560亿元增长到5834亿元,年均增长34%。2008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业务收入5764.7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较2007年加快9.2%。同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发展。

      此外,近年来基础元器件行业和部分高端产品如液晶、等离子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2008年1-9月份,在整个电子制造业发展速度下降情况下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一方面,具有专业配套特点、有技术专长的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以及软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等自主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抗周期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平板显示/电视产品和笔记本电脑属于新兴消费产品,目前处于市场需求上升阶段,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而元器件属于上游产品,周期对其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该行业的增长拐点很可能在明后年出现。

      尽管如此,这种逆势增长的现象还是给了我们重要启示:—是建设电子强国就要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发展自主产业;二是尽管产业总体发展速度放缓,有部分领域仍将保持高速成长,要不断发现和培育这些新增长点。
 
      我国自身经济波动将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产业增长
 
      近两年,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经济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宏观调控。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我国股市和楼市开始转为不景气,特别是股市的严重下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我们认为,这种不景气并非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而是我国自身的经济波动特点使然。

      政策性措施是贷款难和股市下挫的直接原因。提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购房首付款比例使得企业和消费者银行贷款难度加大,成本提高;印花税提高,“大小非”和“大小限”的陆续解禁流通,导致股市低迷。当然,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特点而进行的调节。

      股市、楼市的不景气,将进一步打击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消费者预期指数、满意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5%、2.6%和4.1%,表明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存有顾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和投资信心下滑必将影响本国IT市场。受冲击最大的是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用视听产品;排在第二位的是计算机整机行业,但由于计算机消费市场在我国大规模启动时间不长,需求刚性较大,冲击有限;其他投资类产品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将缓解经济波动的冲击;受整机产业的影响元器件行业也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出现增长下滑情况。当然,这种不利影响将随着我国下一轮经济增长而好转。
 
      借危机后大发展之势向电子强国迈进
 
      危机之后就是转机。我国信息产业要积极面对压力和危机,准备好各种应对措施;要用战略的眼光和思维,制定在危机下和危机后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在危机和压力下需保存和发展实力。目标一:减小危机影响的时间区间和幅度区间;目标二:减少企业倒闭,特别是防止对产业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倒闭;目标三:防止产业大幅度下滑,保持产业均衡、平稳发展。

      借危机后的大发展之势,向电子强国迈进。目标一: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形成更强的产业主体;目标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目标三:加快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金融危机对我信息产业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也看到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很高,世界经济大环境和国际重大事件对其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经济危机及其表现
 
      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商品过剩,销售停滞;生产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从1929年至今共发生4次全球性经济危机,这4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变化特征分别为:U、V、U、W型。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将导致全球出现“L”型的经济变化特征。若是如此,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将持续较长时间。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信息产业造成一定冲击投资增速下滑
 
      2008年上半年,我国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投资额为1017.4亿元,同比增长11.7%,与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长的差距也从过去的3%扩大到20%。

      1978年-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300亿美元,居工业行业前列。然而,从2007年起外商投资一直处于低迷态势,全年累计完成投资900.6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06年降低了33%。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是导致外商投资企业增速出现大幅回落的重要原因,这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我国的IT行业也在真实感受金融风暴的威力。美国金融海啸导致美国投资机构和基金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随着金融海啸影响扩大,我国的风险投资纷纷缩小资金规模、放缓投资步伐。这也就意味着对风投有强烈偏好和依赖的IT产业将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困难。
 
      出口增长乏力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外贸出口额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对外依存度超过60%。全球IT市场需求萎缩,将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2007年,信息产品出口增速比2006年低9.4%;2008年1-9月份,增幅同比再降4.5%。 
      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占IT市场很大份额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缩减IT支出,国际市场增长空间快速收缩。其次是欧美国家居民消费能力降低,需求走弱,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萎缩。再次是美元持续贬值,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减弱。
 
      成本上升压缩产业利润空间
 
      三资企业利润是我国电子产业利润的主体,2007年利润总额为1407.8亿元,占全行业65.8%。然而,2008年1-9月份,全行业三资企业实现销售利润率仅有3.1%,同比下降0.5%。去除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电子信息行业利润水平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以及国际电子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两方面,金融危机直接作用于这两个方面。

      通过以上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出口都带来了较明显的冲击,而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和投资对产业增长拉动远大于内需,国内需求的增长仅仅能缓解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却不足以推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将在产业自身增长周期、国内经济波动和全球经济周期三重压力下艰难成长。
 
      危机中仍蕴藏有利发展机遇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我们还是应该要看到,其中蕴藏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 
我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传统优势以低生产成本为主,随着信息产业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也在逐步减弱。然而,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我国的信息产业也培育和形成了许多新的发展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并日趋合理;集群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培养了一大批IT产业人才,拥有800多万人的产业队伍;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国内市场空间快速扩大,国际市场开拓不断取得突破,积累了大量国际化经营经验;技术研发能力有所提升,标准制定意识明显提升。

      以上传统优势和新优势将在我国建设电子强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信息产业蕴含发展机遇
 
      我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相对独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美国的危机使得发达国家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而我国的货币、银行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受危机影响较小。同时,我国外汇储备达1.8万亿美元,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银行储蓄总资产46万亿元,使得我们能够较从容地应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得益于此,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仍然能够在较稳定的国内经济、政治环境下稳步发展。
 
      我国稳健的金融环境具有较强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
 
      一些国外资金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将选择进入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中国避险,实现资金向较为安全及高品质的资产转移。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资本供给也面临一定的历史机遇。
 
      发达国家企业生存环境恶化为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将有大批精英人才下岗,优质资产缩水。这给我国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融洽的国际政治环境为我国开拓新兴国际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的IT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阻力,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更难顾及发达国家以外的市场。我国企业将获得在弱竞争环境中开拓新兴市场的机会。同时,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融洽,地缘优势明显,有利于新兴市场开拓。
 
      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IT产业的发展
 
      为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实施这十项措施到2010年年底约需新增投资4万亿元。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3486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值税改革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可以刺激企业扩大投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家电下乡”计划的深入实施将部分缓解家电企业出口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际购买能力降低,提升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在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在未来几年内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我国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低廉,将较好地迎合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廉价商品逐步扩大的需求。

1987年-2007年我国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         单位:亿元

2000年-2007年我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

全球信息技术产品消费预期走势

1991年-2007年世界GDP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速度

2002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半年累计投资增长趋势

 

2007年电子制造业各经济类型实现利润情况     单位:亿元

     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企业层面,首先是加强管理,为“过冬”做准备。一要削减成本,改善企业运营现金流。二要改善管理,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效率。

      其次是加强整合能力,储备下一轮发展的资源和能力。对我国的IT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下一轮发展储备资源和能力:一是梳理企业业务,剥离非核心资产,为主业“挤出”部分资金。二是针对企业未来增长点,开展技术和业务收购。利用危机带来的“贬值效应”,重点收购对核心业务有支持作用的先进技术和业务模块,增强本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三是实现“剩”者为王效应,开展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在危机和压力下生存下来。

      再次是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适合本国市场,特别是农村的IT产品,扩大国内需求。另一方面要重点挖掘印度、东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潜力,为过剩生产能力和产品找新买家。

      在产业层面,一是针对三种不同的冲击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针对信息产业自身的周期性问题,要重点引导产业投资方向,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多方面共同研究制定重点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和战略;鼓励企业间的联合发展,培育具有持续竞争能力和增长能力的产业主体;引导产业布局调整,鼓励企业向更具比较优势的区域转移。

      针对我国经济波动问题,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打造大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信息产业发展由投资推动型向投资和消费共同驱动型转变。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要刺激国内需求,同时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利用我国相对安全的金融环境,吸引国际资金投资我国信息产业;研究制定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办法,降低危机对产业的危害程度。

      二是利用经济和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着力建设健康的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核心基础产业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建立植根于中国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要重点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要着力增强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立创新型产业,重点建设低成本的研发环境。

      三是跟踪研究全球IT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引导支持国内企业开展全球资源整合。跟踪发现因危机而陷入困难的优势企业,寻找因危机而大幅贬值的优质资产,及时引导国内企业对其进行并购、整合,形成我国信息产业新优势。加快设立大型信息产业投资基金,给予支持。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将很快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也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只要我们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保持产业平稳甚至较快发展。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司长周子学)
 
 
    来源:中国电子报